2014年2月6日

玻璃巨塔的基石(二) - M42

今次開始會說多一點不同系統問的分別和優劣, 第一章講的當然是最王道的M42, 在M42短短的幾十年間正正是日德光學的黃金時期, 攝影由奢侈的貴族玩意變成大眾生活的一部分, 操作上亦由手動改為愈來愈自動化。M42的歷史大家在GOOGLE可以找得到, 在此不贅。

M42的特點非常簡單, 就是簡單。

最初的M42鏡頭真的只是一個光學組件+光圈+調焦桶+一個直徑42mm, 每轉一圈是1mm, 所以我們通常說的M42亦有M42x1之說。如果是望遠鏡用的通用接環, 也是M42, 但這個是M42x0.75, 我就試過一次買了反射鏡後搞過這個笑話。

後來當然因應技術進步而加入半自動光圈, 全自動光圈, 景深預覽, 以至將光圈值告知予機身。

M42之所以成為玩老鏡的王道很大的原因有三, 便宜, 轉接容易, 產品多元化

先說便宜
35/2.8, 50/2.8, 135/2.8, 再配上一部光圈先決的機身不用一千, 以拍一筒負片成本$60, 一個月拍三筒(一個月拍三筒可是非常大的拍攝量, 我拍6*9一筒拍8張拍了個多月也未拍完), 以a7做benchmark的話12000可以拍4年半, 可以講如果你真的有拍4年半, 你到時候手上的鏡頭也一定不再一樣。

當然, 如果想要貴的m42也可以很貴, 可參考Enna 85/1.5, steinheil 75/1.5, czj 85/1.5

再說轉接容易
接環規格只有一個, 就是M42x1, 要做轉接環非常容易, 而且M42鏡後距比較長, 除了上NIKON沒有無限遠外, 其他的問題都不大。當然......CANON的打板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所以如果要用M42的話, 還是用NEX好(看我A7就是好例子)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 接環便宜, 相比起CONTAX RF的上千起, M42的接環真的很便宜

最後是產品多元化
太多太多不同的牌子為M42出過力了, 根本沒有人有能力去把所有的M42都收過, 由日系, 德系, 到俄系, 總有一款是你的心頭好, 就算M42本身沒有, 你也可以去找回來轉接(就像只有出DKL的老福)

而M42的缺點也有幾個

首先, 換鏡很麻煩
為什麼現在的插刀式接環會大行其道? 因為方便, 想像一下你每次換鏡頭也要轉轉轉轉轉個不停, 你就會欣賞插刀式接環可愛的地方, 一按, 一轉,一拔, 一插, 一轉, 完成

插刀式接環沒有灰色, 鏡頭是上好了就上好了, M42呢? 到底是要上到很緊很緊呢, 還是怎樣, 在上好跟沒有上好中間存在著很多灰色, 當然, 360度才1mm影響很少, 但有時候, 你就是會龜毛在這一點點上。

第二, 便宜鏡買死人

才幾百一個鏡頭, 多買2,3個也不太肉痛吧.............現在我看看, 買了十萬也有了。過百枝鏡頭在等待著我, 我到死也恐怕未磨完, 但我依然在繼續買。

第三, M42被炒得特別凶

同樣同一枝鏡頭, EXA跟M42的價差可達三成至一半, 我其實更喜歡EXA

其他很多問題例如接環頂針問題, FUJI跟MAMIYA用不了正常接環等其他的系統也有, 因此可看成個別問題, 未來再詳述。

總括而言, M42的時代代表了什麼呢?
M42前-->M42後
由先做出來再定價-->先定好預算再想怎麼做吧
定焦-->變焦
白頭-->單鍍膜--> 多鍍膜
歐洲-->日本
手動-->自動
基本結構-->複雜結構

M42作為接觸手動鏡的第一步, 個人而言是支持的, 原因又有三

1. 便宜, 就算玩過後不喜歡也不心痛, 又可以當一下偽文青, 一流
2. 有強大的現代日本機身支援, 就算你好似我一樣不相信自己的感覺, 曝光就交結相機吧
3. 有很多大光圈鏡頭, 50/1.4, 50/1.9這樣的大光圈頭對焦很好對, 又易拍出不錯的照片, 建立成功感是個很好的第一步, 到你中毒已深後才進入小光圈領域吧

如果想用M42拍底片, 我會建議相機有以下條件
1. A mode
2. 裂像對焦
3. 眼平內置遮光擋片
4. 接環要小(可參考CHINON CEII, 與之相對可看MTL50)
5. 有開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